《政治的人生》笔记
读《政治的人生》的笔记。
笔记
政治从来都是谈判的艺术,政治是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更现实或更普遍意义上讲,便是社会中对利益分配的合作、沟通、谈判、冲突、协调。也可总结为“who gets what, when, how”。
从另一方面讲,政治秩序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保证。
政治学可分为: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政治哲学。
p11 小智善于治事,大智善于用人,睿智善于立法。做事、成事是第一层,为人用人是第二层,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把握,是第三层。这也说明,能用体制机制解决的,不要用人治。
p21 发展就需要苦干的人,需要有人一件一件的做事。
p31 日本曾经有段时间确实是亚洲的领导者,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提出者,也对美国非常硬气,和如今的状况大不相同了。同样需要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
p48 政治思想的从古代到现代的划分:伦理学世界观、神学世界观、法学世界观、社会学世界观。
p53 邓小平对历史唯物史观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关系的重要论述,对生产方式的执着,历经了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毛泽东三代领导的实践证明上述结论。
p56 论对学生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平时多积累,二是要有理性、辩证的逻辑分析,三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p39 立法工作要循序渐进地展开,要结合现实和实际情况展开,画好红线,做好引导。这和其他工作的开展,是一致的。
p56 小系大学院的思路,通过避免耗散,抓教学、科研和管理,也体现出事要一件一件做的踏实心态。
p72 东西方两个世界的冲突,还远没结束,历史的发展事非逻辑。个人觉得是利益而已,当东西方还没交融的时候,西方抨击东方不够开放、文明、科学来获取自身的优越,当近代利益冲突时,且东方越发强盛时,就威胁论、打压。世界是个封闭的地球村,对资源的争夺是必然,利益便会越发冲突,需要政治协商解决,当然也可一致向地外文明发展。
就如同办公室有人会批判有些人窝里斗一样,是没有任何说法和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批判他人窝里斗的人,往往是最具窝里斗特质的既得利益者。从全局上看,当你往外发展的时候,会有路线分歧,当你往内发展时,就会批判窝里斗。和我国发展一样,做好每件事,该向外发展时,同心协力,向内分配利益时,做好政治这门功课,做好公平、公正。
成事是第一要义。
p83 现代化的紧张生活,容易使得人焦虑,这其中需要把握好时间的节奏,不然就容易焦虑,需要发泄。
p87 干部工资低的问题,是个体质机制的战略问题,事关人事人才的流动。联想到反腐工作也同样重要,不能重复先喂饱官员,才能求百姓的怪圈。
p91 美国的中心位置,是好事也是不好,其反作用便是失去其中心后,由奢入俭的痛苦转型。
p104 毛和林彪的斗争,和目前说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政治本身就是斗争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
p108 关于用体制机制治理的问题,大公司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如何将人治降低,用体制机制的力量把组织的效率提上去。
p112 政治家需具备的是至死不渝的信念、学贯中西的知识、高山仰止的人格、高瞻远瞩的目光、百折不挠的毅力、海纳百川的胸襟、总揽全局的能力。思想 + 能力 = 方向,毅力 + 胸襟 + 知识 = 执行。最终要成事来实现目标。
p116 政治观点,美国偏技术主义、实用主义,中国偏艺术主义,强调政治艺术。这怕是没有足够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所不能了解的。
p118 宗教信仰,虽然费解,但国人内心其实也有其信仰,便是祖先崇拜,也是民族血脉中流淌着的。精神力量一旦被发动起来,那便是精神原子弹。
p121 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注意主观矛盾。个人觉得是阶段性,从物质第一性原理看,物质决定了社会的变革,变革完成后,主要矛盾转移到了主观精神上来,这时主观矛盾和思想进步、改造就变得尤为重要,新思想新精神再来指导客观事物的改造。这可能便是主观与客观矛盾的问题。目前只有在主观矛盾不会影响现代化进程是,客观矛盾才能被击中的力量所克服。
p123 故事写得再黑、再残酷,丑恶的东西再多,最后的胜利总是所谓正义的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没有一个社会的精英集团会鼓励社会往邪恶的方向走,因为这不符合社会的基本利益。作为统计的阶层,这里说的是广义的统治阶层,最后是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的,有符合他们传统的正义标准的社会秩序。没有此,任何社会均不能存在。
p124 无法有效运用好手中的权力,便没有资格拥有此权力,运用权力本身也需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国家政治如此,团队管理也是如此。有团队管理的权力,但又没有有效、恰当地使用好,则不配拥有此权力。
p153 管理决策的现代化,决策的现代化往往是可望不可及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决策往往不是最科学的,而是最合理的,最能够被接受的,最可能实施的。决策还要加上环境、时间、价值等因素。所谓,没有最好,只有合适的。很多技术管理上债务,也是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不能说它一无是处。
p172 仪式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是个很精神性的东西,对全民族来说,这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文化。全民族的隆重仪式,是在平时零散生活中,能感受民族整体性和伟大性最好的途径。
p175 研究生能力的培养,猜想能力大于反驳,有一个足够好的问题,也便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的内容,能抓住万千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这便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p175 速发与长积,学术研究的长期积累是为了在必要时,能有效率。没有长期积累就没有必要时的效率,反之没有必要时的效率,长积也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p179 《政治的逻辑》聊的是马克思注意利润创始人的政治思想,后续可以读读。
p187 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历史:古代(封闭、分合、治乱、价值一统、体制),近代(外力、体制衰败、价值危机),当代(革命、计划经济、工业化),现代(改革、市场、价值确定)
p197 腐败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上均有官的世界性问题,对政治权力的干扰和公正性破坏,对经济秩序的打乱,对文化上的社会风气、道德冲击等。反腐败,外在要有明确科学的制度,内在要有力量,道德文化上的力量。
p205 《苦难与风流》历史将会理解我们,或者就要像太阳,这世界他们曾经来过,生活不是跳棋。
p206 和 p198 相呼应,1、学术立院:深刻挖掘自身优势,2、多学科群体:广泛合作和时代发展趋势需要,3、新生长点:创新驱动,生产力要素,4、倾斜管理:团队合作和资源在刀刃上的投入,5、民主公开管理:充分发挥群众智力开发,群策群力。概括来说,立足自身当下的深度与广度,面向未来创新生产力发展,团队上保持目标和思想上统一,并做重点投入。
p208 学院的产品是学生,公司的产品是相关服务,在如何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命题下,有相似之处。需求和市场导向、目标和过程管理、开放互动与协调发展(目的是需求和目标的适时调整)。核心便是供需关系的匹配,其他要素均是配合于此。
p219 杜威《人的问题》:教育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政治化过程。教育是最基本的政治安全,在这只船之外都是洪水。
p222 孔德是动乱年代建立的思想体系,所以比较强调社会整体和统一性,影响深远。但也决定了其历史局限性,和资本注意的个人、自由有所不同。
p223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否定自己所有的创见,不管曾带来什么荣誉。同时追求新创见,不管会让你失去什么。思想上的固执己见,确实很难改变,也需要刻意练习来加以规避。
p229 社会发展,开始是物质推动的,中间靠人的力量推动(人、社会、国家),最后要靠体制的力量来推动(市场、企业、政府)
p230 政治资源一词很有意思,有权力分配(自由市场与有形的手)、资源掌握(国企石油、电力、货币),也要找新的资源增长点(比如文化、思想等),这与管理也有相借鉴之处。
参考
- https://zhoukekestar.github.io/notes/2024/04/27/o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