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B 系的场子中邀请到了学长来做分享,收获颇多。最近一直的困惑也能隐隐感受到如何去寻找答案。而且,学长在分享的过程给自己的定位特别好,他是以教练的角色来引导大家思考,并相互碰撞,学习和思考,而不是单向地方法论和战术执行输出。

前端价值讨论

首先,学长给出了自己对前端价值的判断:

前端价值 =( 对业务认知 + 对用户的理解) + (前端角色的优势 + 前端技术优势)

首先,我们投票选出 对业务认知前端角色优势 的深入探讨。于是,我们被引导到对 业务 这个概念的理解上。什么是业务?

业务是什么?

各自的发言中,会有这几个关键:

  • 如何 可持续服务用户 ,并能带来盈利价值的那一部分。
  • 在一定 范围 内,制定一些 目标 ,并通过 拆解 落地的 路径
  • 商业闭环 中,各 角色 在各自 环节 上发挥的价值那部分。

将上面几个观点,放在同一纬度统筹来看如何定义业务,或者有一个新同学进来,如何讲清楚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组内讨论出来的一个结论是,5W2H ,我们定义的业务包含以下几点:

  • WHY 【背景】说明业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需要这块业务
  • WHERE 【背景】 说明业务的范围、作用域,比如 CBU、ICBU 的 WHERE 就有明显的不同
  • WHEN 【背景】说明业务的时间属性,为什么是当下去做,比如逍遥子之前就会讲到: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WHO 【用户】业务服务的对象是谁,群体有哪些
  • WHAT【能力】业务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能力,并能带来怎样的价值
  • HOW【路径】业务落地的达成路径是怎样的,如何拆解
  • HOW MUCH【ROI】整体的投入产出比是怎样,为什么优先选择这块业务。

我们认为,给新同学讲明白以上几点,会对业务有比较好了解,从而推导,以上几点的组合可能会是业务的定义。

学长对业务的定义:

首先从垂直角度看,从上到下看:

  • 是一种商业模式,从市场中找到机会,去寻找用户的痛点
  • 是一种业务模式,如何找到盈利的点,为公司可持续发展
  • 是一种操盘手段,通过产品或系统,将业务运营得更好

水平来看:

  • 用户 创建 价值 的东西
  • 从时间维度,昨天的痛点、今天的挑战、明天的目标、未来的愿景

用户和客户的区别?

我们和客户站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好的产品。

用户通过市场,在上进行买卖行为,我们服务于客户,而用户是为最终的服务买单的那个人。

业务目标和团队目标

从对业务的理解到业务目标的确认,到规划执行的落地,技术团队的目标如何和业务目标联系在一起,并如何 起到作用

我们小组认为,在如何起作用的认知上,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

  • 业务到技术侧 ,这是 存量 的部分,有一部分是 Base 需要支持好,但技术要起到一定作用,就需要对技术做一定的分层、治理,使得 业务跑得更快 ,让原本 5 天的需求变成 3 天,并且让业务的 试错成本往下降
  • 另外一方面,是 技术侧到业务侧 ,这是 增量 的部分,如何通过 技术创新 ,从 技术视角看到业务视角看不到的 一些思考、想法、能力等。

学长认为,技术起作用的有一句话是 技术创造商业价值,这句话从三个层次出发:

  • 支撑,支持好业务的发展
  • 有我更好,在支撑好的基础上,能因技术有所增量价值
  • 我来帮助,在有增量价值的基础上,能帮业务解决问题

技术的价值,在于能否 拓展商业的边界 ,如何能有 质的突破 ,如何做到一些 确定性的价值

在业务支撑上,从产品的分解到功能实现,如何支撑得更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优质 功能的 完整 交付
  • 功能在业务使用中的 覆盖率 ,这很考虑交付的 完备度 ,功能的 快速响应 能力
    • 这里就讲到了盒马的灰度功能
  • 功能使用 效率流程衔接
  • 功能 扩展性设计规模化成本

前端价值挖掘小技巧

从用户体验的价值挖掘上看,可以多和不同的业务角色沟通,体验多角色的不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 出发,去发现业务流程的 核心目的 ,找到该业务流程目的达成的 核心角色 ,并由此找到该核心角色所做的 核心工作内容,并在此核心工作内容上,去找到 流程衔接 的痛点,并把该 痛点、或缺口补上

我们是体验的 1 号位,需要 让业务做最核心的事 去,在体验的交付上,让业务 沉浸到运营操盘 中去,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为此,我们也需要舍与得之间取舍

  • 非核心目的的功能,是否需要存在,产品和系统定义是什么?
  • 非核心角色的,是否需要减少角色定义,核心服务角色是谁?
  • 核心工作内容是什么,非核心工作是否需要优化?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产品、技术的闭环优化,将体验的交付做得更好。

技术创新小贴士

  •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想技术创新,根据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技术创新、商业应用是一个长达近 50 年的周期
  • 我们更应该帮助商业成功,更为成熟地支撑业务系统,做好业务集成和体验优化。

前端优势

  • 离用户最近的人,能够看用户看得足够细,也需要我们更多地走到用户中去
  • 横向支撑团队,能够做更好的业务集成和收口,也是各业务较好的枢纽
    • 而且我们不仅仅可以是业务的枢纽关系,还可以是工作流上下游的枢纽

关于如何做到更好地横向支撑?

  • 拆墙,能跳出业务的局限,有意识地了解横向
  • 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将信息方格化,模式化,在团队内部高效地流转、消化

定位理论

讲到前端优势和定位上,聊到了王老吉和红牛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是 定位理论,如何打造前端的品牌效应,从竞争导向和互联网角色心智定位上,寻找突破口。很难,但一旦找到,将是颠覆级的。

就如传统行业竞争中,能正确定位,将是涅槃重生,否则将是淘汰出局。

价值阶梯

前端业务价值发挥的五个阶段

  • 问题、痛点发现
  • 问题抽象与解决
  • 系统化、产品化、规模化解决
  • 流程、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提升
  • 业务帮助与业务价值的产生

其中很多人,在第三阶段就结束了,对最重要的第四、第五阶段置之不理,这是比较可惜的。

内心疑惑的可能路径

在不经意间,寻找到了如何平衡技术和业务的可能路径。

首先,技术和业务的平衡,在技术 ok 的基础上,取决于你对业务理解的深度上,如果对业务的理解深度不够,何来技术与业务的平衡呢?只有对业务有足够深度的了解,才有可能有后面的路径。

对业务的深度,就之前讲的商业、产品、技术,以及对业务信息的消化、产品逻辑背后的思考、技术架构、以及最终用户问题的解决。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解,在没有更好的解之前,也许这样去寻找答案会更好些。

答案的可能寻找方式

  • 问题的定义,能否真正定义问题,将是解决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
    • 需要对业务、目标、用户能有结构化地输出和思考
  • 问题的收敛,去除表面的,找到能最本质的
    • 聚焦,在过程中,需要取舍,保留重要的,并附带为什么
  • 对收敛后的问题,做足够深度的交流
  • 需要定义能被具体实施的被收敛后的问题

私董会的例子,找到最本质的问题,通过 5WHY 分析法 。通过那个最本质的问题,来解决现阶段看上去很难解的问题。